姚志彬 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廣東省主委,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廣東省衛生廳廳長,中山大學教授、博導。
《同舟共進》:2009年新一輪醫改拉開帷幕,至今已達3年。
啟動新一輪醫改前,對前一輪改革的評估是否充分?盤點這3年的工作,取得的最突出成績是什么?當前最難啃的“骨頭”又是什么?
姚志彬:任何工作進行一段時間后,都需要有一個階段性的回顧。
充分評估前一輪醫改所取得的成績和問題,是深入開展下一輪醫改的前提。
這幾年來,我們的醫改工作應該說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器材外觀工業產品設計醫療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這是全社會有目共睹的。
首先表現在全民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如廣東省的醫保覆蓋面已達90%以上,基本上可以說是“全民醫?!绷?。
對衛生事業來講,這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第一次實現全體人民醫療保障,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最大成績之一。
其次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理順體制和機制,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運行機制和服務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初期,基層醫療這一塊一直還很不完善。
這三年我們做了大量基礎性的工作,對所取得的成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第三是基本藥物制度開始實施了,從無到有,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當然,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醫改存在的問題。
整體而言,醫療制度主要由保障制度和醫療制度這兩大制度構成,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時,我們的醫療機構改革卻沒有跟上來。
其中,最難啃的“骨頭”又屬公立醫院的改革。
《同舟共進》:公立醫院改革被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是醫改的核心、“重中之重”,它的突破點在什么地方?是否這方面的改革若不見成效,其他的醫改措施也難以跟上?
姚志彬:其實醫改的核心一是公立醫院的改革,二是保障制度的改革,其他的制度是附屬在這兩個制度之上的。
這里一方面涉及怎么提供醫療服務的問
廣東深圳專業興鑫醫用產品設計公司醫療+無線=?題,另一方面是怎么支付的問題,講公立醫院改革是“重中之重”是不為過的。
公立醫院改革難就難在,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缺乏“頂層設計”。
說到底,就是在這些問題上還沒想明白,或是想明白了,但不敢去做。
現在我們的公立醫院改革是讓各地搞試點,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于是讓各個省去試點,各個省讓各個市去試點,各個市的積極性也不會太大,又讓各個縣去試點,結果是修修補補。
可以說,如果這項改革沒有大層面上的突破,很難有大的進展。
所以到目前為止,公立醫院的改革只能說是
廣東深圳專業醫療儀器設備工業產品設計醫療安全監控系統在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應用中的探討在一些枝節的問題上做文章,或者說只停留于管理層面的改革,而非制度層面的改革。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公立醫院太強大了。
醫療服務有其特殊的兩重性,即公益屬性和市場屬性,現在我們強調公益性的同時,常常忽略了市場需求。
但醫療市場又非常特殊,它是一個“無上限的需求”,不像其他消費。
比如消費者買了一臺好的電視機,能夠滿足看電視的需要,如果有更新、更好的款式生產出來,有錢的可以更新換代,而沒錢的則可暫時不換。
看病就醫則不同,患者得了病,特別是患上一些重病或疑難病癥,都希望用最新、最好的技術,而新技術、新藥品必然價格昂貴。
另一方面,醫療技術是有局限的,醫學技術的發展總是跟不上人們期望值的發展,新的技術越是層出不窮,人們的期望就會越高,由此導致的心理落差就會更大,這也是導致醫療費用增加和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
公立醫院改革不能同步推進,不光是其他醫改措施難以跟上的問題,而是我們現有醫改所取得的成果也會被抵消掉的問題。
比如醫療保障這塊做上來了,但公立醫院的改革不到位,醫療費用不能降下來,反而繼續上漲,醫療服務又跟不上去的話,諸多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
這個鏈條是一環扣一環,相輔相成的。
《同舟共進》:此前出臺的改革意見中,提出鼓勵社會多元化辦醫的格局,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
過去的醫改也引入了一些市場機制,但似乎市場化成效不大,民營醫院不僅數量少,而且與公立醫院不在一個層次,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姚志彬:其實這幾年我們一直在講這個問題,但只是停留在文件上,難以落實。
社會資本這么多年一直想進來,但一直進不來,或者不敢進來,這種情況跟其他國有經濟領域有些類似,但對于醫療領域來講更為復雜。
為什么?因為它是高技術、高風險的行業。
好的醫生依附在公有體制中,他們還是覺得很安全的。
在公立醫院無比強大的前提下,私營醫療、社會醫療機構很難發展起來,即使放開市場,民營還是做不大。
也就是說公立醫院改革不到位,必然影響民營醫院的發展。
我們需要有這樣一個思路,就是將現有的公立醫院優質的或比較優質的醫療資源,拿出一部分來讓其社會化,讓社會的醫療資源和公立醫院的醫療資源形成良好的互動和市場競爭關系。
沒有這樣的競爭,醫療服務的市場需求就不能充分體現。
比如在實際操作中,衛生部可以把所屬的好的醫療資源拿出一部分(1/4~1/5),進行社會化改革,由衛生部帶頭實施,然后各個省市也會跟上來做相似的工作。
在公益和市場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非常重要。
現在我們一提公立醫院改革,大家都在講“管辦分開”,其實這是個“偽命題”。
“管辦分開”就是把醫院的“辦”從衛生部門拿走,“管”還是由衛生部門來管。
但如今實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產品器材外觀工業產品設計醫療信息化發展前景:智慧醫療廣東深圳專業醫用電子產品外形工業產品設計精準醫療大變局際上沒有哪個衛生行政機構在自己辦醫院,我們的醫院有部隊辦的、大學辦的,有政府辦的,衛生部門只是代表政府在實施管理。
如今一講公立醫院改革,就說要成立“某某醫療集團”,讓醫療國資委來管醫院,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這條道路是一條錯誤的道路,只不過又多出一個“婆婆”。
現在醫院的人事是組織部門在管,財務是財政部門在管,衛生行政部門管行業,既管不了人,又管不了錢,出了問題,責任卻落在衛生部門。
說到底,是管理體制沒有理順,其實還是涉及到制度設計的問題——因為制度沒設計好,到頭來大家都在管,但又都管不到位。
類似情況在很多行業都存在。
總之,應加強衛生行業部門的行業管理,防止公立醫院不斷做大——現在公立醫院還在不斷地做大,有的地市還要建3000張甚至5000張床位的市級醫院。
在這方面其實海內外有很多好的經驗,像新加坡、臺灣從原來上世紀80年代公立醫院的比例占80%~90%,發展到今天80%是社會醫院,而且管得很好,它們的經驗和教訓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同舟共進》:北京市宣布,從2012年1月1日起,市屬公務員、事業單位等約22萬人取消公費醫療,并入職工醫保。
一直以來指向利益群體的改革動力不足,由此引起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公問題也被詬病,這樣做是否意味著在實現醫療公平方面邁出一大步?
姚志彬:取消公費醫療,消弭城鄉差別,實行公費醫療、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叭:弦弧?,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這不光是管理上的需要,也是對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對公益兼顧的必要手段,更是社會公平的體現。
現在的情況是,我們醫療保障這一塊歸人事和社會保障局管,行政管理又是分割開來的。
本來管理公立醫院或私立醫院一個很好的手段就是醫保,它可以起到經濟杠桿的指導作用,但我們這一塊是缺失的。
臺灣在衛生署下面設有醫保局,今年給你醫院多少錢,你應該看多少病,有一個明確的整體規劃,香港也如此。
美國的醫保和社保完全市場化,它可以站在被保障人的角度去跟公立醫院博弈,利用的是第三方監督,發揮杠桿作用。
而我們這個權力在社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電子產品外殼工業產品設計醫療藥品零售終端產品設計研究保部門,社保部門又不直接管理醫院,現在變成醫院院長要去跟社保局長拉關系,衛生局長他不怕,他怕社保局長。
另外,如醫療費用超支的問題,也需要有人監督,但我們現在的醫保很難做到這一點。
要理順這一關系,就應該施行“大衛生管理”,醫?;貧w到衛生部門,使其具有經濟手段來整體規劃,并有效管理醫院。
《同舟共進》:目前國際的醫療趨勢是,從以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模式,轉向以預防和健康管理為主的醫療模式,著重改善人們對健康的意識,我們下一步醫療改革,會否朝這方面發展?
姚志彬:醫療衛生工作的方針是以預防為主,這點我們從1949年建國后就已提出,問題在于實際操作中沒落實好。
我們現在還是停留在陳舊的“防汛排澇”意識,洪水來了,便派許多人去江堤上堵,而沒有考慮應從上游植樹造林開始解決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好比禁煙,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得不很好,禁煙其實是一個最好的預防疾病的措施,每年因為吸煙帶來的疾病導致的損失,可能比從煙草稅收里獲得的收益要大得多。
開個玩笑,我認為不應該把禁煙委員會設在衛生部門,應設在紀律監察部門,這樣禁煙也許成效更大。
所以,真正以預防和健康為主的醫療模式有賴于全社會的努力,這是十三億人口的健康問題,需要政府下大力氣去推,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不是哪一個既得利益集團所能左右的。
甚至要將健康教育的意識滲透到國民教育里面,納入高考的模式里,這方面要花大力氣去做。
《同舟共進》:醫療改革中的效率與公平歷來是一對矛盾,堅持了公平,有時會影響效率;講究效率,可能又有失公平,這幾乎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如何做到二者兼顧?
姚志彬:醫療是人的生存權與健康權利的一個很好的體現,按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是人人平等的。
醫療首先要講究公平,只有公平的社會才能健康發展,但同時要兼顧效率。
如果要舉一個系數的話,我認為應該先講公平,才講效率。
窮人的生命和富人的生命沒有差異,兩者的健康也應該沒有差異,為什么要提倡醫保的“三保合一”,就是要消弭醫療的不平等,體現醫療的公平性。
醫療改革是世界性潮流,像美國的醫改其實是醫保制度的改革,他們大概還有約1/6的人口是沒有醫療保障的,而有些國家實行的
廣東深圳專業醫療儀器造型工業產品設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曝光一批劣質醫療器械是全民醫保,如巴西、古巴。
全民醫保是全球發展的趨勢,不管發達國家還是非發達國家,莫不如此。
全民醫保表面上看效率不高,但醫療是“無上限需求”,公平才是第一位的。
醫療對政府來講主要是?;?、保公平,應首先把基本醫療這一塊做好、做實。
《同舟共進》:醫患關系是當前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前段時間曾傳出各地醫院要設立“警務室”,引起民眾諸多關注。
請問“醫患關系緊張”這一點是否被放大了?客觀存在的“醫患矛盾”應當如何化解?
姚志彬:醫患關系本來是一種相互協作,共同戰勝疾病的戰友關系,或者說是“魚水關系”。
現在“醫患矛盾”加劇,這樣的局面很不正常,令人痛心。
其實,理性地分析原因,首先是醫療制度設計的缺陷,政府投入不足,讓醫生自己掙錢養醫院,這條路很危險。
其次,少數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缺失。
第三,新聞的商業化,部分媒體為獲得社會公信力與道德優越感,爭奪老百姓注意力,不惜大肆渲染,賺取同情心,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劇了矛盾的發展。
對于上述原因如不能認真對待,并有效制止,任其發展下去,將給整個醫療行業造成巨大的形象赤字和道德黑洞,行醫環境和就醫環境勢必將進一步惡化。
最終,受到更大傷害的是醫患雙方乃至整個社會。
當務之急,應該做好以下工作:其一是制度的變革,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讓醫療事業回歸公益、回歸基本、回歸人文。
其二是重構醫學模式,走出技術崇拜的迷霧,將“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模式落到實處,即落實在制度層面,落實在行醫、就醫的行為層面。
其三,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重鑄醫療工作者的職業精神,重塑醫生的職業形象和道德自覺。
最后,還借此呼吁廣大媒體能客觀、理性地宣傳報道醫患糾紛,既要有效地監督醫療行為,也要從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的角度,多做正面報道。
《同舟共進》:有讀者指出,本刊關注思想性、政治性問題較多,關注民生還做得不夠。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和省政協領導之一,請問您對近年的《同舟共進》有何評價?下一步本刊在關注社會民生方面應當如何作為?
姚志彬:《同舟共進》是一本很好的雜志,理性、思辨。
思想性、政策性、歷史性水平都很強,也敢于直言,是我很喜歡的一本雜志,每一期我都會很認真地閱讀。
下一步如果能在繼續保持現有的先鋒性和思辨性的同時,在關心公平正義,關注底層民眾等方面投入更多版面和精力,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锻酃策M》風雨兼程,越辦越好。
原載于《同舟共進》2012年第7期,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