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12月舉行的“2008廣州國際設計周”上,來自珠三角、中國臺灣、英國等地的專家為珠三角中小企業支招: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儀器外觀工業產品設計工業產品設計方法探析工業設計或能為中小企業制造騰飛的“翅膀”,前期在設計上的投入,日后將為企業贏得意想不到的發展。
東菱電器是廣東佛山一家小家電企業。
1988年創立時,還是一家生產電吹風機的小作坊。
上世紀90年代初,該企業開始接受西方小家電OEM訂單,進行代工生產。
從2001年起,東菱開始重視工業設計創新,頻頻推出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產品器械工業產品設計出任醫療形象大使創新設計產品,每年的銷售額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利潤從2000年不足5%上升為2006年的10%以上。
如今,“東菱”已經成為在歐美市場上頗有影響力的小家電品牌。
東菱集團新寶電器股份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設備造型工業產品設計淺談建筑藝術審美與工業設計審美有限公司創新設計中心總監廖志文說,在這次金融海嘯中,身邊一些加工型出口企業正在面臨困境,而他所在的企業發展勢頭很好,這與堅持設計創新分不開,他的公司創意部門一年至少要完成8個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項目。
面對金融海嘯的沖擊,來自英國的工業設計專家約翰?赫斯科特(johnHeskett)認為,中小企業尤其應當早點做好調查,迎合市場需要、科技趨勢、社會文化趨向去做設計,這樣才能從長遠擺脫沒有品牌的困境。
專家認為,社會各界對“工業設計”的認識亟須走出四大“誤區”:
誤區一,設計就是外觀藝術設計。
中外專家一致認為,設計不僅是外觀設計,還包括整個產品的功能創新等等。
廣州市美術學院院長童慧明認為,珠三角多數企業止步于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權”,而不是長遠意義上的設計創新。
來自廣東省知識產權局的權威數據也顯示,1995年廣東專利申請量首次居全國第一時,全省當年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僅占專利申請量的6%,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發明專利也才達到目前的20%,大部分是外觀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誤區二,設計創新不如價格戰。
童慧明認為,正是珠三角中小企業追求“規模最大”、“銷量最大”的低價同質化競爭戰略導致了珠三角很多中小制造業品牌形象嚴重受損
廣東深圳專業電腦低頻診療儀產品設計公司社區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在消費者心中被貼上“低價品牌”的標簽,成為品牌價值感提升的“攔路虎”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電子產品外觀工業產品設計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要點。
誤區三,“挑大白菜”式的設計合作。
長期從事工業設計的浩漢產品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文龍介紹,很多中小企業并不重視工業設計,在選擇設計公司進行合作的時候,往往是價格低廉者勝出,更有企業直接花幾
廣東深圳專業醫療器械產品工業產品設計基于云計算的醫療器械產品設計研究千元錢到校園做一個設計大賽,一次性收羅幾千幅作品再慢慢挑。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設計必須依靠長期的戰略合作,才能完成一系列的配套。
誤區四,設計不如抄襲。
隨著我國的知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器材設備工業產品設計游深圳海洋公園等識產權政策日益健全,珠三角不少企業成為知識產權糾紛中的被告。
我國的家具業甚至因為模仿而被米蘭家具博覽會整體拒之門外。
針對這些情況,專家呼吁中小企業盡早走出“設計不如抄襲”的誤區。
責任編輯 林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