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2014年醫改重點工作任務,將公立醫院改革放在首位。
文件提出,將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統一納入規劃,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4張的,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
同時,進一步明確公立醫院?;镜穆毮?,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和建設標準。
在這一背景下,公立醫院“創收”支柱之一,定位于高端醫療市場的“特需醫療服務”就顯得格外不合時宜。
此前,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個地方衛生部門都已明確提出限制和削減公立醫院特需醫療服務。
其中,北京更是將各公立醫院削減“特需醫療”的推進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并和醫院評審掛鉤。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也在5月29日公開表態說,必須通過改革,控制公立醫院開展特需醫療服務。
據《財經》記者了解,目前,來自于特需醫療服務的收入普遍占到醫院總收入10%以上,這尚不包括為其他科室分流的部分。
“那并不是一塊可有可無的收入,要知道政府財政對公立醫院的補貼,平均還不到10%。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說。
削減公立醫院特需醫療服務未能得到醫院方的贊同。
“如果真的不允許公立醫院辦特需,服務高端人群,都交給民營醫療機構,第一,它承受得了嗎?第二,這也不公平。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下稱北大醫院)院長劉玉村說。
此前,包括北京市朝陽醫院院長陳勇等公立醫院院長也表達過類似觀點。
正因如此,上海盡管在2011年就已著手削減特需醫療服務,但實際進展緩慢。
特需醫療服務去留的背后,真正的焦點在于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內涵。
目前,公立醫院是中國醫療機構的主體,但是由于財政投入有限,大部分開銷都需要醫院自籌。
有學者指出,它們早已不是真正的“公立醫院”,然而,卻仍然沿用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收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機器人產品設計公司醫院醫療器械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入分配制度、績效考核制度。
就此而言,只是一味強調公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設備外形工業產品設計探討建筑結構設計中剪力墻結構設計的應用立醫院回歸其公益屬性,而缺乏相應的體制改革措施,實則難有寸功。
剝離“特需醫療”
目前,公立醫院特需醫療主要分為三類:一是特需單元,即提供全套特需服務的特需病房、高干病房、國際部等;二是特需技術,包括專家門診、點名手術、加班手術、特別會診等;三是特需服務,包括導醫服務、全程護理、特殊病房等。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衛生部一度鼓勵“以工助醫,以副補主”。
從那時起,各種形式的特需醫療名目不斷出現。
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直到2008年,特需醫療一度經歷“躍進式”發展。
按照規定,特需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由醫療機構自主定價,只需向衛生主管部門和物價管理部門備案即可。
而且,來自特需醫療服務的收入不需上交、不要繳稅,可直接歸醫院所有,從而成為醫院里最靈活自由,并可大力挖掘的創收項目。
對于患者來
廣東深圳專業醫療器械外形工業產品設計深圳倉儲發展有新動向說,付出更高的價格,可以得到更好的診療環境與更優質的服務。
對于醫院來說,自己獲得高度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再加上財務管理辦法允許結余分配、鼓勵創收。
醫院實行醫務人員收入分配與醫療服務收入直接掛鉤的辦法,這也使得公立醫院的“謀利性”特征顯現。
“雖然說當時醫療改革說是走市場化路線,但實際上無論是人事管理、院長任命、財政撥款等,都沒有任何改革。
”北京醫師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許朔說。
最終的結果是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特征式微,市場主體也未確立,角色發生了畸變。
自2005年,公立醫院的弊端開始受到各方詬病。
這一年的7月2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葛延風公開表示,中國醫改基本不成功,醫療衛生體制出現商業化、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設備外形工業產品設計中國聯通助力傳統醫療向智慧醫療轉型市場化的傾向是完全錯誤的。
幾天以后,時任衛生部部長高強撰文抨擊部分醫療機構見利忘義,并將原因歸結為“中國的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出現了市場化的傾向,公益性質淡化”。
此后,圍繞醫改“市場化取向”引發諸多爭議,帶來的最大影響體現在2009年公布的新一輪醫改方案中,方案明確將“扭轉公立醫療機構趨利行為,使其真正回歸公益性”。
作為削弱公立醫院的
廣東深圳專業醫療產品外殼工業產品設計關于工業設計方法的概述“謀利性”特征一項措施,控制特需服務的政策指向明確。
2009年3月18日,國務院發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中規定,“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
曾任中日友好醫院國際醫療部主任的許朔回憶,在他2009年卸任主任時就曾表示,公立醫院開辦特需醫療服務的路子已經過了政策利好期,“接下來怎么走需要好好考慮”。
困于公立醫院的事業單位性質,特需醫療部想要單獨從事市場化改革基本沒有可能。
許朔曾透露,北京市就計劃在三年到五年內取消特需醫療服務和國際醫療部,目前友誼醫院、婦產醫院、朝陽醫院已經取消了特需病房。
然而,國務院的規定卻沒有能阻止各地公立醫院的特需醫療服務的擴大趨勢,許多公立醫院的特需醫療服務都超出了10%。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鐘東波此前曾表示,北京將進一步控制公立醫院特需醫療服務,會先將各大醫院提供的特需服務比例嚴格控制在規定的10%以內,之后再進一步壓縮。
換一種思路
在本輪醫改政策中,通過發展壯大社會力量辦醫,倒逼公立醫院改革的思路明確。
在5月28日公布的2014年醫改重點工作任務中,要求從放寬準入條件、優化社會辦醫政策環境、加快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等方面著手,積極推動社會辦醫。
一些學者認為,特需醫療服務所代表的高端醫療市場,應屬于社會力量辦醫的范疇,公立醫院應該退出這一市場,并借以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進一步發展。
然而,公立醫院的院長們并不這么認為,在北大醫院院長劉玉村看來,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可以實現“借富濟貧”。
“有錢人看病花100萬元不是個事,農民花100塊錢都要算很久。
我們得到了100萬元,可以用這些錢去接濟100個窮人,這與醫院的公益性是不矛盾的。
”劉玉村表示。
“大家大可不必為了民營醫院廢了公立醫院。
在中國不管現在還是以后,到了市場亂漲價的時候,公立醫院就是穩定國家‘糧價’的‘大糧倉’。
”劉玉村說。
雖然政策向社會辦醫傾斜,但民營醫院們卻也沒有想象中樂觀。
目前,作為最核心的醫療資源――高質量的醫生,大部分被掌握在公立醫院手中,民營醫療機構想要進入高端醫療市場,難免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
朝陽醫院院長陳勇就
廣東深圳專業醫療器械設備外觀工業產品設計醫療器械產品的開發與銷售曾坦言,特需服務取消以后,民營醫療機構并不能補上這塊市場缺口。
因此,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公立醫院提供特需醫療服務,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特需服務逐步淡出公立醫院會是一種大趨勢,但暫時不會硬性取消。
”
實際上,想要讓公立醫院一下子放棄盈利頗豐的高端醫療市場,交給民營醫療機構,在當前制度環境中也不現實,相對來說,各方更期待一個令公立醫院和民營醫療機構都能接受的可行的方案。
蔡江南認為,由公立醫院拿出其自身的品牌資源、醫生資源、技術資源,與社會資本進行合作,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是更為可行的方案。
“本來就缺乏補償的公立醫院可以分得部分收益,而社會資本也能獲得優質醫生資源,兩廂情愿。
”他說。
此前,此類由公立醫院和社會資本一起開發高端醫療市場的合作已有實踐。
如北京兒童醫院同一院內還開設了一家新世紀兒童醫院,這家醫院由新世紀醫療網絡集團舉辦,聘用的基本上全是北京兒童醫院的醫生。
劉玉村透露,自己所領導的北大醫院也正與民營醫院展開合作談判,并已經準備簽署合作協議。
“國家現在鼓勵多點執業,開放了對民營醫院的建設和醫療服務價格。
民營醫院比較掙錢后,我的醫生就可能會流失,我必須得應對。
”他說。
“由我派出醫生到民營醫院去執業,不是他隨便自己去。
”在劉玉村看來,這種機構間的合作,才有可能形成規范管理和合法性。
蔡江南認為,這種方式至少打開了醫生多點執業的一個窗口。
“實際上,醫生拿著公立醫院那么多資源,包括科研經費、品牌資源等,由公立醫院主導合作也順理成章。
”
問題在于,此類合作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許多合作方式都是模糊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社會資本與公立醫院的合作項目大都是營利性的,公立醫院的資源是否被濫用或是存在尋租行為,缺乏監督和管理,需要從法律上進行界定。
讓“公立”名副其實
基于現有的制度現實,公立醫院和民營醫療機構聯手推動特需和高端醫療市場化,雖然有其價值。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的公立醫院不應該再從事其他營利性的業務,更不用說高端醫療市場。
“公立醫院有國家的財政投入,就應該按照公立的原則辦事。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朱恒鵬說。
實際上,對于公立醫院從事特需醫療服務從而擠占公共衛生資源的爭論一直存在。
蔡江南認為,對于現有的公立醫院應該進行分類。
“真正的公立醫院應該提供那些市場不愿意提供的醫療服務,而且財政要補償到位。
”他說。
此次醫改方案中多次提到控制公立醫院規模,正是看到了目前所謂的“公立醫院”還是靠“創收”發展的
廣東深圳專業醫用產品外形工業產品設計試析產品設計中的象征概念,已非真正意義上的公立醫院。
決策者也意識到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的重要性。
此次公布的2014年醫改重點工作任務中,緊隨在限制公立醫院規模的相關內容之后,即提出建立科學補償機制的要求。
對于公立醫院的補償渠道,文件除提出增加政府投入外,更加突出了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同時還要求通過醫院加強成本控制管理、節約運行成本等多方共擔,由各?。▍^、市)制定具體的補償辦法。
而在許朔看來,如果按照既有的政策思路,公立醫院的數量長期來看一定會逐漸減少。
“財政不可能把現在這些公立醫院全包下來。
”他說。
據《財經》記者了解,此前,國家發改委曾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核查現有公立醫院數量,但接下來是否會主動削減醫院數量尚無跡象。
朱恒鵬認為,未來的公立醫院改革應該一方面放開社會資本進入,另一方面應該放開大部分公立醫院,將其推向市場,使其成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主用人、自主分配的市場主體,形成競爭充分的醫療服務供給格局。
同時,需要推進管辦分開,以及實行醫師自由執業制度,并且對公立醫院進行準確定位。
“美國聯邦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主要是為現役、退役軍人等特殊人群服務;州和地方政府的公立醫院,主要是為窮人服務。
這些公立醫院能運轉良好,前提是其定位正確。
”朱恒鵬說。